书评特辑·第二期


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周芷若这一角色,如同金庸先生笔下另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,与赵敏的明媚张扬形成鲜明对比,她以一种温婉而深邃的方式,深深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。周芷若,这个从汉水边渔家女成长为峨眉派掌门的女子,她的一生,是成长与蜕变,也是挣扎与牺牲的写照。

周芷若的初始形象,是那样的清新脱俗,宛如山间清泉,温柔而纯净。在汉水之畔,她初次遇见张无忌,那时的她,还是一个天真无邪、心地善良的小女孩,与张无忌有着天然的互相亲近与依赖。这段初遇,不仅为两人日后的情感纠葛埋下了伏笔,也奠定了周芷若性格中温柔、善良的一面。

然而,随着剧情的发展,周芷若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变。她进入峨眉派,师从灭绝师太,从此走上了习武之路。峨眉派的严格训练,让她的武艺日益精进,但同时也让她背负上了沉重的门派使命与复仇的枷锁。在这个过程中,周芷若的内心世界开始变得复杂,她既要保持内心的纯净,又要应对江湖的险恶,这种矛盾与挣扎,让她的形象更加立体,也更加真实。周芷若对张无忌的感情,是复杂而深沉的。从汉水边的初次相遇,到光明顶上的重逢,再到后来的种种经历,张无忌在她心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。然而,这份感情,却因为种种误会与命运的捉弄,而变得曲折坎坷。周芷若深知自己与张无忌之间隔着太多的障碍,包括门派之仇、身份之差,以及灭绝师太的遗命,这些都让她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决,甚至选择了放弃。这种无奈与牺牲,让人看到了周芷若内心深处的坚韧与痛苦。

“倚天剑、屠龙刀”的争夺,更是将周芷若推向了风口浪尖。在这场江湖纷争中,她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威胁,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。她渴望得到张无忌的爱,却又害怕失去自我;她想要遵从师命,却又无法割舍对张无忌的深情。这种矛盾与冲突,让周芷若的形象更加饱满,也让笔者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理解。

周芷若的“黑化”,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万安寺后,她被迫修炼“九阴白骨爪”,灭绝师太的托付与强迫,强行扭转了她内心原有的价值排序,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性格与行为。她努力过,努力将爱情与责任平衡,因此制定了一个看似严丝合缝的计划,但此计划的实施需要以伤害其他人为代价。这个选择让她走上黑化的道路。为了让计划成功,她开始变得冷酷、决绝,甚至不惜使用各类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但在她的计划里玩弄的是聪慧伶俐的郡主,是洞察世事的狮王,这两个人被安置在计划中,芷若的努力注定不可能成功。当她看到张无忌与赵敏渐渐重修于好,她知道失败仅仅是时间问题。周芷若的黑化,有人说是一种堕落,而我看来是她对命运的不甘与反抗,也是她对爱情的绝望与绝望后另一种的自我救赎。

她深知,自己已无法再与张无忌共度余生,那份深沉的爱,只能化作无尽的遗憾与愧疚。在那一刻,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,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:“倘若我问心有愧呢?

这句话,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它不仅是周芷若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与忏悔,更是对张无忌深情与愧疚的交织。周芷若深知,自己曾为了门派与个人的利益,对张无忌使用心计伤害了他的感情。这些行为,让她在爱情面前感到深深的愧疚与自责。然而,她又无法完全放下对张无忌的爱,那份矛盾与挣扎,让她的内心如同被撕裂般痛苦。“倘若我问心有愧”,这“倘若”二字,透露出周芷若内心的不甘与无奈。她希望自己能够问心无愧地面对张无忌,面对自己的感情,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做到这一点。

然而,即便是在“黑化”之后,周芷若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温柔也并未完全消失。在关键时刻,当她看到深爱的人胸口寸许的伤疤,她选择收手。我不敢妄加评论对她而言这个选择正确与否,但最终在三棵松树下,她还是选择了张无忌,与张无忌共同面对困难,这一举动,是对旧日那次无心之举的救赎。

她的矛盾,与赵敏所面对的又不相同。赵敏的责任并不大,就算撂挑子不干也并不能影响蒙古的没落衰亡。周芷若担负的则是一整个峨眉派,她不能让到她这里仅有四代的峨嵋派夭折。灭绝师太强行将她的钟爱与她的责任隔为对立面,逼迫她做出选择。戏剧性的是,她这一生,仅仅直接伤害过张无忌一次,这唯一的一次,反而是黑化前的光明顶无意的一刺。(这里应该忽略了少林寺山脚下针对敏忌二人的那次刺杀,众多分析表明是周芷若的手笔,篇幅有限不作讨论,暂且搁置。)

周芷若的一生,是成长与牺牲的写照,也是爱情与命运的交织。她的形象,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,又有坚韧勇敢的一面;既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,又有对命运的无奈妥协。她用自己的经历,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,以及面对命运时的坚韧与不屈。周芷若,这个金庸笔下的女子,用她的一生,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、爱情与牺牲的动人故事。


文章作者: Lavoisier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Lavoisier !
评论
  目录